众所周知,现在世界上主要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,划分是中国的“北斗”、美国的GPS、俄罗斯的“格洛纳斯”和欧盟的“伽利略”。从某种水平上来说,这也代表着当前世界上在航天领域拥有最谎话语权的四大主体。
可是,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,早在“北斗”的第一颗卫星发射的时候,其实履历了一个险象环生的历程。其时的中国,只差四个小时,也许就要永远失去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了。
“北斗”系统事情示意图让我们一同回到“北斗”立项之初的1994年。其时的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竞争很是猛烈,美俄两国都已经划分发射了20多颗卫星,抢占了最适合导航系统事情的通讯频段。而凭据国际电联的有关划定,卫星导航系统的通讯频段要遵循“先到先得”的原则,一旦等到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乐成搭建,恐怕就再也没有留给中国的一席之地了。由此,台甫鼎鼎的“北斗”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欧盟“伽利略”系统导航卫星示意图2000年4月18日,起步较晚的中国“北斗”系统终于完成了前期技术验证事情,抢在“伽利略”之前,正式向国际电联提交了通讯频段申报书。可是,这还不是松气的时候,因为国际电联另有划定:必须在申报之后的7年之内乐成发射导航卫星并吸收信号,否则将收回通讯频段,申报视同作废!试想,如果中国最终没能完成导航卫星的发射,就只能重新申报频段,卫星内部的许多设计都要推倒重来。更严重的是,一旦比力合适的事情频段被其他国家抢占,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,中国甚至有可能因此永远失去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。
“北斗”导航系统事情模型毫无疑问,申报失败是任何中国航天人都无法接受的效果。在无数技术专家日日夜夜的努力之下,2007年4月,第一颗“北斗”导航卫星终于赶在最后期限之前,完成了发射前的所有准备事情。然而,就在有关专家举行发射前的第三次总检查的时候,导航系统的地面应答机却突然泛起故障。
应答机是卫星导航系统中的焦点部件,一旦损坏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事情,而这颗卫星也会被国际电联视为“无效卫星”。准备发射的“北斗”导航卫星这时,是2007年的4月11日。
留给“北斗”系统工程师们的时间,只剩下了不到72小时。总设计师杨长风甚至不敢乘坐飞机,亲自怀抱着应答机从西昌发射中心搭乘汽车,星夜兼程赶赴成都设计中心举行故障检测。航天院士叶培建:摔下去我是义士,卫星丢了我无法交接经由工程师们详细的检查测试和故障清除,应答机迅速恢复正常。
4月14日下午4时,这颗满载着希望的“北斗”首星终于得以一飞冲天,并于当晚20时左右传回了第一道信号。一时间,几多老专家、老院士无不欢呼雀跃、喜极而泣。
而此时,距离国际电联迫令收回“北斗”系统的通讯频段,只剩下了最后4个小时的时间。正在发射中的“北斗”导航卫星时光急忙,一转眼,又一个十年已经由去了。在2018年的今天,“北斗”系统已经正式组网运行,名列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。
凭借着奇特的宁静性和准确性,“北斗”系统甚至隐隐有一股厥后居上的架势。很难想象,今天如此辉煌的“北斗”,居然曾经有过那样的惊魂时刻。
在大家看来,能够处置惩罚这样的意外,我们应不应该给祖国的科学家、工程师们点个赞呢?。
本文来源:天博综合体育官方app下载-www.qiheye99.com